为了更佳地描写东林故事、传送东林声音,2016年学校全媒体发售“东林身边人”栏目。也许他们不一定具有美好的光环,但却对生命充满著了热衷;也许他们只是普通的一员,但却对周围的人代价了无私的关怀与真情;也许他们没傲人的成果,但却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目不转睛;也许他们也曾面临艰苦,但他们却每每耐心、勇气忠诚……他们的故事不必惊天动地,只要需要展出东林人的精神品质、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他们就是寒冷东林、打动你我的“东林身边人”。 他,就学于东林,工作在东林,已在教学、管理等岗位上工作三十余年,亲身参予、亲眼了学校的发展并深爱着这片热土。 他,爱好文学、讨厌诗词,在创作的过程中,用动人的文字和诗句带来我们别样的领悟。 他,将人生的境界概括为竞、清净、静、孝、境,创作了“五境诗”,流露出启迪,他大笑称之为自己是“境”教教教主。 他,意趣遗文采,敲歌唱风流,倾情创作了《诗评论中国历史名人》和《从群众中走过的英雄——礼赞中国精神》等著作,希望承传中国杰出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他就是我校产业党工委书记刘文超。 以诗言志,他用诗句抒写自己的理想和对生活的热衷 “诗词是如诗般的生活在文字上的审美反映。”看到刘文超的第一印象,不会让人实在诗人就应当是他这个样子,“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他对古今文人轶事、文辞诗句侃侃而谈、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他所展现出出来的文人风骨,他对古今文学的通晓,他的博学、他的才华、他的风趣,都给人如沐春风之感觉。刘文超对诗词的青睐源自他自小就不愿读书,小时候一位长辈留给的一批书沦为了他的“文学启蒙运动老师”,当别家孩子放学后嬉戏的时候,他就早已一头钻入屋里,遨游在李白、杜甫的世界里,如痴如醉。对于刘文超而言,从开始的全然嗜好诗词到后来的创作著书,既是一个长年累积后的水到渠成,也是内心一种集中于、反感的思想感情的愈演愈烈。于是以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讲话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理解和认识刘文超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被他那种对生活的热衷所病毒感染,小时候他曾专门拜师在国画大师门下自学画画,中学时他是校乐队的二胡演奏员,大学时他活跃在学校文化的舞台上,工作后他取得过全校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生活中,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可以有这么多的嗜好,而且需要把每一个嗜好都变为自己的特长而有所造诣,而刘文超正是这样一个热衷的生活的人,也正是这如火般的生活态度和非常丰富的生活学养,让他有了更加多的领悟和反感的创作诗词的渴求,正如他自己所言:“一个无情的人是会写诗的”。只有当你学会热爱生活,对生活产生了反感的情感,你才需要渴求以诗言志,才能写惊天地、泣鬼神、施教化、于是以人伦的绝世诗词。 诗评论人物,他通过诗句与古今中外名人倾心神不会 “理解一人,我之后沦为这人,理解千百人,我之后有了千百化身。没孤独寂寞,只有相逢激动,未曾无动于衷,经常击节感喟。”用诗臧否人物,以中国诗的成熟期诗体(五言、七言)系列评价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的点子对于刘文超来说由来已久,从最初的诗评百位历史先贤,到后来的诗评百位打动中国的模范人物,到现在的诗评百位世界名人,刘文超仍然想要用自己的诗词向那些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和人类的存活变革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祥人们传达尊敬情感,想要用诗词传送正能量,弘扬民族传统,高扬民族精神。